制造业ERP选型注意事项

2019/7/25 14:14:14

     根据对国内企业ERP项目失败案例的分析,60%属于选型不当所致。然而,在ERP产品市场上,国内外有上千种之多。这些产品的功能千差万别,适应的环境也各不相同,价格也从几万元到上千万元不等。就像选老婆一样,女人千千万,但只有一个能和自己牵手一生。同比,虽说“三分软件,七分实施”,但选型的过程并不仅仅是选择软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检查ERP供应商及其系统综合能力的过程。

    一、ERP系统选型的前期准备

    1、明确企业自身特点与需求。类比找老婆,男性要首先明确自身的条件与优劣,不是要找最漂亮的、最有钱的,是要找最适合的。每个企业的经营模式、文化背景、企业规模、所属行业、资金状况、管理困扰、需求目标等各不相同,定位清楚自己,才能快速锁定软件选择对象。 

    如若自身定位在中小型制造企业(企业其信息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业务管理流程欠规范),选型初期首先进行行业细分,选择专业性强的ERP产品。这类产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其模块设计、流程设计及管理要求,都具有较强的行业特点;如若在细分行业里有成功案例、更优者服务团队里有该行业的甲方工作经验,对遇到的问题就能做到游刃有余。如若是大型企业(规模庞大,业务繁多,产品多种多样),建议选择成熟的、通用的、商业化软件,对行业要求不高。企业明确自己的位置,清晰地定义自己的需求和期望,这是进行系统选型的前提。

   2、明确项目预算。ERP软件的购买成本相对高,除了上线前需要投入对应资金,上线后仍需要一部分资金来维持运行。管理者的预算不仅要涵盖软件本身的费用,还要考虑到硬件(PC、服务器等)的投入、实施服务的投入、每年维护费的投入等。避免预算的设置偏差,导致项目的半途而废。

    3、明确团队意志与ERP认知。企业领导和员工要了解ERP的基本理论及ERP的功能及作用,充分认识到ERP有提高企业竞争力、节约成本费用、提高效益等作用,明确ERP系统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ERP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一把手的支持、内部员工的认可、各部门主管参与等都直接影响项目成败。缺一项大角色的支持,都会导致内部机制的瘫痪、阻碍ERP项目实施的进程和效果、选出的软件在日常业务中不适合企业的实际需要等。另外,明确ERP认知。有些企业片面地认为ERP实施是一项管理软件的购买、也有企业误认为实施ERP可以解决企业管理的所有问题。实际上,ERP项目不只是计算机项目,更是一项管理工程,是企业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实施周期长,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全员参与其中,承受风险,积极努力。 

    4、摆正对ERP市场的审视。每款ERP软件都不是万能的,并非品牌越响、档次越高的软件就是最好的。如国外ERP软件商有非常规范的实施方法(每阶段都有具体的文档和可交付的成果,且步骤严密、实施周期长),却难以完全贴近我国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管理习惯,实际执行过程中因素众多导致不能按照规定的ERP实施方法去落地。再如国内ERP软件商众多,有的偏向财务、有的面向特定行业、有的侧重在部分模块的优势等。因此,不管考虑哪一些方面,选择哪个软件,适用是最重要的。 

    二、ERP系统选型的关键指标 

    1、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企业需要考察ERP系统的成熟性和通用性,高端ERP软件,功能强大、软件适合多种环境,但实施难度较大、周期长、软件和服务费用高,适合跨国集团、国内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中端产品,不是太复杂、具有ERP的基本功能,实施较容易、软件和服务费用适中,适合中小企业;低端产品,功能不够完善、价格低、适用面窄,业务单一型企业比较适用。

    2、真正意义的一体化厂商,支撑企业发展需求。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信息化系统功能上也会不断产生新的要求,因此所选软件商要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开发拓展能力、软件集成能力、多系统运作能力,避免一次信息化改革之后,间隔几年就更换一款,致使员工对信息化产生抵触逆反的心理,也使得企业一直处在信息化认知、磨合、熟悉、更换的这个恶性循环。 

    3、落地性高、技术能力强、稳定性高的实施团队。在软件产品日渐同质化的今天,决定企业上线成功与否、使用效果好坏的关键点就是服务团队。实施成功率高,意味着这款ERP系统具有实用价值,成熟性和实用性高。往往售前顾问都会口若悬河的宣讲华丽丽的一面,而实施顾问则是另一波水平的人。大家是否想过,为什么同一款口碑好的产品,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败案例? 

    4、强大的二开能力。企业在不断的向好发展,势必会衍伸出多变个性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软件商技术能力、开发能力的支持、版本的及时更新等都是伴随服务的必要因素。又好比婚姻,一方在不断进步、修炼提升自己,而另一方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这样的婚姻能幸福长久吗?

    5、有保障的售后服务机制。完善的售后服务包括系统维护、问题解决、及时续约、咨询与解答等方面,要有条文形式的文字材料,且双方签字盖章产生法律效力。售前顾问的服务水平不能决定厂商的售后服务水平,为了避免以后的分歧和纠纷,需要有绝对的保障。同时,尽量选择后期服务量少的ERP系统,这是真正具有实用价值、技术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降低用户成本的基本保证。

    三、ERP系统选型的过程及注意点 

    1、成立ERP项目小组。确保ERP项目小组将最终用户纳入其中(管理一把手、部门主管、各部门终端用户),才能将真正的业务链条中的问题像一面镜子透明的照射出来。与此同时,任命一名ERP项目经理进行团队沟通。 

    2、适度寻找供应商。头脑风暴法,聚集各部门主管一起探讨需求目标,内部汇总之后,综合需求特殊点的匹配性、预算的贴合度、服务团队的专业性、行业的成功案例等圈出市场上几位软件商,广撒网会挑花眼、太少容易陷入片面的市场认知,适度即可(一般4家以内)。

    3、安排各部门调研访谈。乙方会派专业售前顾问进驻甲方与各部门面对面调研问题与需求,每家供应商平均调研时间在0.5天~1天。为了减少ERP厂商调研的麻烦,各部门最好在售前顾问开始调研之前准备好各部门现在使用的各种表单、文件,最好含原始数据,这些数据可能会给顾问提供许多调研的线索,顾问也能从这些数据中发现许多问题。

    4、调研报告确认与方案汇报答疑。售前顾问调研过后整理出简要调研报告,和甲方接口人进行确认。无误后制作实施方案,择日乙方与甲方(此环节务必一把手在场、项目小组全员参与)汇报、答疑。一把手不在场,70%的选型结果都会因需求目标不一致、或一把手不重视导致停滞或者失败。

    5、商务谈判与报价递交。商务谈判需要考虑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购买的模块,用户数,增加用户的费用,各模块的报价,实施费用,每年维护费用,硬件要求,实施计划,等等。在5步骤之后,最终择出评分前三家(也可以各家),进行商务谈判与议价环节。

    6、签订合同。以上各步骤严谨密集的进行后,想必企业已经对合作对象有了定位。这时候就是修订合同细则了。当然,也不要与非意向合作的厂商闹掰,万里有个一,合同厂商在实施过程出现难以掌控的问题,临时找来前期接触的其他厂商接替实施服务,也是给自己企业留的一个出口。

    从“是不是要上ERP”的念头在企业领导人心中第一次闪过开始,到最后签订合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如何找到一款匹配度高的ERP,值得企业管理者们深度思考并重视!苏州恒智友软件有限公司,目前在汽车紧固件行业ERP、模具行业ERP、模具车间管理、模具生产管理软件、紧固件行业ERP、螺丝行业ERP、塑胶行业ERP、注塑行业ERP、冲压行业ERP、机械行业ERP等,拥有成熟的ERP管理软件系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欢迎垂询交流。